2025年6月29日,北京盾構工程協會理事長袁大軍、支部書記吳煊鵬、常務副理事長樂貴平、執行秘書長阮霞、監事朱宏軍、支部組織兼宣傳委員許亞齋專家團隊一行赴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項目開展黨建共建與科技創新調研活動。
金塘海底隧道具有天塹變通途的跨海飛躍的戰略意義,作為甬舟鐵路"咽喉工程",該隧道建成后將實現寧波至舟山通行時間縮短至26分鐘,結束舟山不通鐵路的歷史,助推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調研組先后考察了項目盾構智能指揮中心展廳、產業工人社區及盾構施工現場。全長16.18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中,舟山側6.27公里盾構段由中鐵十一局承建,以“定海神針”神話傳說命名的"定海號"大直徑盾構機猶如鋼鐵巨龍,每日在高壓、高滲、高腐蝕的復雜地質環境中奮力推進,并將在海底進行隧道對接貫通。目前,這項世界最大直徑海底對接、最長海底高鐵隧道工程,盾構隧道施工進度已經過半,又一次展現著中國基建的硬核實力。
中鐵十一局武漢重型裝備公司總經理張昆峰、常務副總經理徐宗輝、副經理周法庭、簡志華及大盾構中心經理杜殿逵、書記趙東紅分別在展廳、隧道、座談會上向調研團隊介紹了他們黨建引領、科技創新、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決心和成就。他們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特別是他們還在定海區黨委、舟山市總工會指導下宣傳定海甬舟鐵路“火車頭”先鋒號黨員,建立工會驛站,對科技創新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座談會上,中鐵十一局武漢重型裝備公司副經理周法庭詳細介紹了項目進展與科技創新:創新采用"海底對接+洞內拆解"工藝破解長距離施工難題;建立實時監測系統應對高水壓挑戰;自主研發耐腐蝕刀盤保障設備在海水環境下的可靠性,首次把三元混合氣體及裝備引入盾構帶壓施工中,決心以"毫米級"精度打造百年品質工程。
協會調研團隊認為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項目取得的成果,是盾構工程領域科技創新的突破,袁大軍理事長說"這是中國盾構技術向深海進軍的里程碑,每一米推進都在刷新世界紀錄"。
協會調研團隊還根據項目部提出的工程重點和難點,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希望項目部加強全過程數據采集與分析,建立海底隧道施工數據庫;在總結施工技術創新及經驗的基礎上,完善深海復雜地層施工工法標準化體系。并希望項目部繼續發揚勇于創新、不畏艱險的“鐵軍”精神,安全高質量完成剩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