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融合|強強合作 — 我國首次兩大盾構專家庫共享平臺簽約儀式今天在廣州舉行2019-11-05 15:43

(吳煊鵬 朱國才攝影報道)10月13日上午,北京盾構工程協會《盾構工程專家庫》與廣州軌道交通盾構研究所《盾研所專家庫》在廣州地鐵公司簽約專家共享平臺。北京盾構工程協會創始人、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楊興富、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竺維彬、張志良等領導出席了簽約儀式。

北京盾構工程協會理事長吳煊鵬(左)和廣州軌道交通監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米晉生(右)代表雙方簽署互認協議這次專家庫共享平臺的簽約,是在全國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形勢下,盾構工程行業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的“完善科技創新機制、推進精品建造和精細管理”的具體行動落地。共享平臺協議的簽訂,在我國首次實現了盾構工程專家的共享,雙方既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又強強聯合,多渠道、全方位緊密加強創新技術交流合作。對于促進南北盾構技術融合,建設中國最大盾構智庫,共同推動我國盾構工程行業向縱深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北京盾構工程協會理事長吳煊鵬介紹:“北京盾構工程協會自成立以來,在服務盾構行業、推廣新技術、盾構學術交流、盾構標準制定、編輯出版盾構學術專著、推進綠色再制造、協會黨建等方面做了積極工作。他在講話中還指出,這次兩庫專家共享是學習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重要表現,是盾構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平臺,開放共享等方面的一個嘗試。兩庫專家共享,充分發揮了南北合作、優勢互補、協同進步,促進我國盾構行業更好更快發展。有效發揮兩庫專家在服務盾構工程現場、解決盾構技術難題、盾構科技攻關等方面的優勢,大力開展新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關鍵性技術難題、高(風險)大(直徑)盾構工程的專業咨詢與服務。同時,他希望兩庫專家未來在專家庫的平臺上,更好的為中國盾構行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獻智獻力。”

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盾構資深專家竺維彬在簽約儀式上講話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盾構資深專家竺維彬在會上介紹說:“廣州地鐵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號線開建以來,針對我國地質條件的科技創新,首創復合地層盾構施工技術理論體系,如泥餅、噴涌、滯排的治理技術及輔助氣壓掘進工法,“衡盾泥”輔助帶壓進倉技術,復合地層盾構隧道隱蔽巖體環保爆破技術等。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廣東省土木工程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廣州地鐵的技術創新已推廣輻射至全國。他認為盾構專家庫共享將繼續擴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不斷創新的平臺的規模,將進一步融合知識、凝聚力量、開拓思路、創新方法。他指出下一步兩個專家庫在編寫行業規范、制定行業標準、開展盾構工程行業科技創新、信息交流、學術研討、人才培訓、技術咨詢等方面可廣泛合作。他希望廣州軌道交通盾構技術研究所和北京盾構工程協會能更好地推動盾構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據悉,作為大國重器的國產盾構機最大直徑已達15.8米,全國目前擁有的盾構機已經達到3000多臺(套),這些都是我國完全自主研發具有知識產權的盾構設備,制造數量以及每年國內盾構工程施工工程量均已名列世界首位,成為國際上公認的盾構大國。今后盾構工程向大直徑、大埋深、長距離復合地層盾構和異型盾構方向發展,復合地層盾構技術的研究領域十分廣闊,盾構事業前景輝煌。
圖為兩家盾構專家合影
國內兩大盾構工程專家庫資源的共享平臺,將促進我國盾構施工行業高層次人才的互動交流,推動盾構工程科技向智慧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為中國乃至國際盾構行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盾構行業將在本世紀中葉,為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的目標作出新的貢獻。